Asia Art Collective

Search Our Site

Author: Asia Art Collective

记得在2013年我们画廊刚成立时,得力于几个新加坡老一代收藏家的大力支持和信任,我们画廊的第一个展览就是汇聚他们藏品的《新加坡第一代艺术先驱》-南洋画派始祖画家画展。这个展览机会让我们通过藏家便进一步了解第一代艺术家的经历和故事。而我们又通过欣赏作品再结合艺术家的故事,进而对南洋画派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从2013年至今,我们举办过多次大型画展,有新加坡第一代已故画家遗作展,新加坡第二代画家展览;新加坡当代画家展览;新加坡实力派名家画展;新加坡青年画家展览等。在无数次画展中,通过和画家还有众藏家接触中,新加坡第一代和第二代画家作品还是在人们当中最具分量的。真可谓没有新加坡第一代画家就没有南洋画派;就没有新加坡艺术。   那么,到底什么是南洋画派?南洋画派的代表,新加坡第一代画家领军人物是谁?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南洋画派”的开山鼻祖之一,新加坡第一代艺术先驱陈文希(1906 - 1992)。   提起陈文希,新加坡新一代年轻人可能并不熟悉,实际上绝大多数新加坡人都接触过他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枯藤双猿图》就印在每张50新币的纸币背面。     陈文希出生于 1906年出生在中国广东省揭阳县, 他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专,后转校至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受教于潘天寿等名师。1928年与陈宗瑞等画友合力创办春阳绘画社,并在汕头、广州、香港、上海等城市举行个展。1937年,参与在南京举行的中国第二届全国美展,受到徐悲鸿赏识,同年,被英国画室杂志列入当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48年,陈文希远道下南洋,先后任教于新加坡华侨中学、南洋美术专科学校(下文统一简称“南洋美专“)。1952年,陈文希和刘抗、钟泗滨、陈宗瑞,结伴到印尼峇厘岛旅游写生创作。次年,四人在新加坡联合举办轰动一时的“峇厘之旅作品展”,此后一种展现南洋地区社会风貌的艺术语言逐步形成——“南洋画派”,奠定了他们“四大先驱画家”的地位。       陈宗瑞(1910-1984年)是陈文希半个老乡,也是潮汕人,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商贾之家。1931年于上海美专毕业后,他南下新加坡定居,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先后执教于端蒙、中正、华中、南洋美专、新加坡师资训练学院,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培养不少艺术人才。     刘抗(1911-2004)也是“南洋画派”先驱作家之一。他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1917至1926年在马来亚麻坡居住,1926年返回中国,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求学,是世界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得意门生。1928至1933年留学法国巴黎研习美术。1942年定居新加坡。刘抗作为新加坡艺术界泰斗级人物,荣获多项重量级奖项,如新加坡共和国服务星章和新加坡卓越功绩服务勋章。     钟泗滨1917年出生于福建厦门,1933年至1935年进修于厦门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转学到上海新华美术专科学校,主修西洋绘画。1947年至1961年,他在南洋美专执教,期间于1948年也在华中兼职美术老师。钟泗滨的作品从写实派转变为现代派,为新加坡画坛公认为东南亚一带的新潮画家。     以上我们了解了新加坡南洋画派第一代艺术先驱的生平,是他们奠定了新加坡艺术的根基。   还记得每次参加拍卖会前的拍卖预展时,在众多作品中也能很快的识别出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呢?   南洋画风独树一帜,运用了中国工笔重彩画的传统功力,来表达西方油画的大胆色彩。因此,南洋画风作品多数色彩明亮鲜明,同时又具备工笔画的细腻和,融贯中西,拥有很高的识别度。   从题材来说,南洋画风忠实地呈现了东南亚独有的风土人情,从色彩鲜明的热带植物,到极具地方特色的渔村,再到婀娜多姿的娘惹姑娘和巴厘岛村妇,从方方面面向观众展现东南亚的独特魅力。   策展人 Iola Liu   ©2021 Asia Art Collective ...

  在新加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加坡外来投资移民的增加,新加坡政府的管理系统的完善,使新加坡成为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从2014年开始就已经达到了5万5千美金左右,在全球位居第七位,领先于世界众多国家。新加坡人民生活很富裕,生活水准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大多数人有钱就买房、买车、炒股或者买奢侈品等,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投资艺术品。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未必比前几样差,那么为什么收藏艺术品至今还是相对小众呢?      [caption id="attachment_1701" align="aligncenter" width="741"] 钟泗滨 (Cheong Soo Pieng) 作品[/caption]   收藏其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因为收藏品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承载着艺术审美和工艺传承。收藏艺术品有太多益处,通过收藏,增加文化修养和体会艺术品收藏带来的精神享受,同时由于艺术收藏品的稀有性和独特的价值,具有投资升值的功能。其次,通过收藏能结交收藏圈子里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共同语言、共同见解,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真正的建立良性的收藏观和认识观,从而更好地传播文化。   [caption id="attachment_1702" align="aligncenter" width="745"] 王金城 (Ong Kim Seng) 作品[/caption]   在新加坡60年代和70年代,出现一批收藏家,他们大多是早期移民或者在本土出生,接受过华语教育,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水墨画感兴趣。当时中国的国画名家作品价格低,新加坡藏家很容易买到价格合理的优秀作品。这些藏品如今的价格已经增长几百倍,甚至千倍,当初那些有眼光的藏家们,若是等到近几年才转手,他们当初的投资将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caption id="attachment_1703" align="aligncenter" width="574"] 刘培和 (Low Puay Hua) 作品[/caption]   新加坡现在的中年人或年轻人,好多人事业有成,颇有家底,买车、买房之余,也有一部分人买画,收藏艺术品。但是,这一小部分人占新加坡人口比例极少,可能不足人口数量的万分之一,收藏人群少之又少,在新一代新加坡人眼里,收藏还没形成一种文化。在中国凡是有一点学问、地位、身份的人,家中多多少少会挂着几幅名人字画,钱多的就挂名气大的作品;钱少的也至少要挂上本省本市的小名家作品,这种收藏风气在中国代代相传,变成了收藏文化的传承。   [caption id="attachment_1704" align="aligncenter" width="748"] 洪亚弟 (Ang Ah Tee) 作品[/caption]   在新加坡,收藏界有点青黄不接,老一代藏家陆续离场,新一代藏家人数有限,由于新加坡买艺术品的人群少,导致新加坡艺术品价格不高,以区区S$1万至S$5万新币就能买到新加坡第一代或第二代画家的作品。比较在中国、印尼、日本等国家,面对价格惊人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艺术家作品,人们只能望尘莫及,望而兴叹!能买得起的人微乎其微。可是在新加坡,收藏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如果想收藏本地艺术家的作品,还是有机会入场的,艺术品价格不高,并且具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   [caption id="attachment_1705" align="aligncenter" width="744"] 陈楚智 (Tan Choh Tee) 作品[/caption]   一个人选择了收藏,实际上是选择一种生活状态,选择一种生活状态,实际上是选择一种境界。但是收藏的境界高低是取决于对待收藏的态度,求真务实的收藏需要严格的条件,眼力、财力、运气是必不可少的。收藏古玩、古画靠知识和眼里,收到真品实在不易。在新加坡收藏艺术品并不难,收藏第一代艺术家作品可以通过画家亲属买入,或者通过藏家转让。收藏新加坡第二代艺术家作品,可以通过画廊代理或藏家购买,新加坡第二代艺术家年龄大概在70至90岁之间,有些艺术家还健在,画家本人能为作品鉴定真伪,所以在新加坡想买到收藏艺术品真迹并不难。 [caption id="attachment_1706"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2"] 白荣盛...

Original Article Art market trend singapore, Singapore is the most prosperous country in Southeast Asia, whose culture blends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influences. With an upright government, efficient bureaucratic system, a beautiful garden-city environment, and as Asia’s financial hub, Singapore draws many foreign investors onto her...

    艺术品的价格忽高忽低、千差万别,有些在一般人眼里技巧精湛的作品,实际报价却出乎意料的低;有些似是而非让人看不懂的作品,反而价格惊人!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艺术品的价格?   其实,艺术作品最基本的价值是其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并由其所体现的艺术传承、历史变迁和审美体验。这是艺术的本体价值。但是,艺术品往往还具有多种附加值。   画家作品定价大致依据两点:一是自我估价,根据画家自己创作作品的投入时间、创作思想、媒介的价格;二是市场对比价格,对比资历、画龄、师从及同类水准作品在市场中的价格。     有些画家舍不得卖画,作品在市场上根本不流通,自己给自己作品定价,便参考同学或同龄画家,一开口就叫价非常高,结果作品根本卖不出去。这时画家们就会很纳闷:为什么我的画没有市场,明明和我资历相似的画家就能把作品卖出高价,甚至连我自己的学生都比我有市场?有些画家也会变得很愤慨,某某画家画的很差,为什么还有藏家喜欢?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画家们过多关注艺术的本体价值,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传播价值。   画家的作品价格除了注重作品的本体价值,还要重视传播价值。画家要经常办画展,通过画展来增加曝光度,至于作品价格从低价开始步入市场,一步一步稳定上涨。若作品定价不高,就会便于市场流通。特别是在世画家们,更需要创作大量作品投入市场,让更多藏家拥有,这样有助于画价提升。有些画家拒绝服务于市场,那市场自然也不会去理会你。如果是已故画家的市场,人们会认为“物以稀为贵”,以为作品越少越值钱,其实不一定,也是根据名气、收藏家的推崇、生前的艺术价值和市场而决定遗作的价格。     那么画家就要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身为艺术创作者,应该全身贯注创作作品,提高作品的本体价值,还是投身与营销,加强本人与作品的传播价值?在这个情况下,其实可以两者兼顾:画家应把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尽情投入艺术创作,把开拓市场的工作交给专业的策划团队。策划团队会负责一系列的运营工作,这其中包括了策展、书籍出版、媒体传播等,以最大的限度向群众以及收藏家们展现艺术家和其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而拉高作品的传播价值。     新加坡本地的艺术市场   新加坡按照其画家的资历与年龄,将他们划分为新加坡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画家等。新加坡的艺术市场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崛起,于2000年至2014年,新加坡画家的价格大幅度增长。这其中的原因是中国艺术品价格逐年增高,东南亚收藏家们面对价格高昂的中国艺术品有些无从下手,从而转向收藏本土艺术。     Asia Art Collective做为艺术推广人以及艺术策展人,曾为多名优秀的新加坡艺术家策展宣传以及推广,这其中包括:新加坡已故第一代画家钟泗滨(Cheong Soo Pieng)、陈文希(Chen Wen Hsi)、刘抗(Liu Kang)、陈宗瑞(Chen Chong Swee)。已故第二代画家范昌乾(Fan Chang Tien)、已故海派画家林子影(Ling Cher Eng)、第二代画家王金城、陈楚智(Tan Choh Tee)、罗启耀(Loh Khee Yew)、陈振文(Tan Chin Boon)、许锡勇(Koeh Sia Yong)、林龙成(Lim Leong Seng)、刘培和(Low Puay Hua)、翁锡礼(Eng Siak Loy)、赖瑞龙(Nai Swee Leng)、林子平(Lim Tze Peng)、洪亚弟 (Ang Ah Tee) 新加坡实力派画家:范少华(Fan Shao Hua)、莫尼(Mo Ni)等。    策展人 Iola Liu  ...

We undertake the role of promoting artists. In today's day and age,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talented artists with distinct personal art styl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talented artists and excellent works of art that have not had their share of the spotlight....

Shopping cart0
There are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Continue shopping